“您好,这是为您补办的身份证,请您收好。”近日,北墘乡村振兴警务室民警主动来到村民吴某任家中,采集信息、识别人像,为行动不便的吴某任送上一张崭新的身份证,赢得邻里的一片称赞。
可谁能想到,如今简单的补办身份证,曾经却一度让吴某任“愁眉不展”——自己身体不便,家人不在身边,派出所离村里又远,怎么办?吴某任的难题,反映出农村人员流失、老龄化、社会服务保障落后的普遍现状。
为了重新焕活乡村,近年来,屏南县公安局因时制宜,在北墘村设置乡村振兴警务室,建立巡逻队与网格队两支队伍,借助法治、自治、德治的“三治经”,纵深推进公安巡防与群防群治的深度融合,警民齐发力,营造乡村良好治安环境,大幅提升乡村服务保障水平,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巡逻队筑牢法治根基
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是治理与服务乡村的根基。为此,警务室组建了一支巡逻队,由民警担任队长、民兵和治安积极分子担任队员,并积极联动屏南县公安局交警、刑侦、禁毒等警种支援力量,为北墘村平安提供充足的警力“支撑”。
“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巡逻,常态化开展古村建筑物防火、车辆疏导、交通秩序维护、群众财产保护等工作,通过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及时化解纠纷。” 北墘乡村振兴警务室民警李昱说。
同时,警务室对村里的情况进行全面大排查,建立“一屋一档”“一人一档”“住宿登记台账”等,信息采集做到实人、实名、实数、实情,并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集中警务力量入户开展防火、反诈、禁毒宣传工作,积极推广安装反诈程序,为古村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网格队增添自治动力
基层群众的需求多样繁杂,如何全方位服务群众而不疏漏?“自治”是警务室的答案。
在北墘村,“有事大家一起议”是村民多年来的一个共识。“为避免专项资金使用不当或群众之间意见不统一引发矛盾,北墘村很早就建立了村民议事机制,把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交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定期公开。”北墘乡村振兴警务室民警李昱说。
立足于这一自治传统,警务室进一步发挥村里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邀请他们兼任网格员,建立一支网格队,定好“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网格、压实到个人,并建立由8名村干部、党员、村民组成的调解信息员小组,全方位做优乡村服务保障,提升风险防控化解能力。
2023年3月8日,代溪镇北墘村村民将一面锦旗送到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其帮助恢复户口。“在一次入户访查中,我了解到村民阮某珠无户口生活30多年,第一时间开展深入调查,得知她可能来自玉洋村,原名为林某花,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后,终于证实阮某珠就是林某花,为她恢复了户口。”代溪派出所所长包章福说。
从入户走访到纠纷调解,来自网格队与调解信息员小组的自治力量,与巡逻队形成补充,时刻为群众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据悉,2022年,该村取得了调解成功率95%以上的良好成绩。
警民联动谋德治未来
2021年底,北墘村村民吴某了却了一桩心头难题——自己常年在外务工,而家中的父亲、哥哥却身患疾病、无人照顾。
百善孝为先。北墘警务室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北墘村委,一同动员各方力量,鼓励党组织、在村能人、村民广开言路、积极献策,最终促成吴某回乡发展农村电商经济,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方便其照顾家中病患,尽到孝道。
警民齐发力,是警务室以德治为统领,构建乡村良好道德氛围的生动缩影。警务室积极组织乡村发展治理座谈会议,增加党组织、村级各社会团体、乡村各类人才、全体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党组织+警务室+在村能人+村民”的联系联动机制,充分整合警力、民力两大社会主体“源动力”,营造群策群力、共建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浓厚氛围。
“吴某家的吴荣某好像常年没有户口”“何某钱因行动不便办不了身份证”“村里存在一些噪声的问题,希望民警关注一下”……在警民微信群中共商村里大事小事,已然成为村民的习惯。
“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警务室始终坚持民意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德感人、以情暖人,在全村营造出浓厚的德治氛围。随着北墘村积极融入屏南县全域旅游规划,发展文创振兴,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北墘村警民齐心的种种德治故事,也常常在游客心中留下佳话。